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, Chinese Academy IR
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 | |
钟世镇1; 李华2; 林宗楷2; 罗术谦3; 秦笃烈3 | |
2002 | |
发表期刊 | 中国基础科学
![]() |
ISSN | 1009-2412 |
卷号 | 000期号:006页码:12 |
摘要 |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数字化虚拟人(数字人)的研究背景和进展,介绍了国内正在开展的建造具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中国数字人的努力、主要概念和关键技术,可视人计划发端于10多年前的美国,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取人体数字图像信息的实验。所获取的数据集是数字解剖学的基础,它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建造人体模型珠思想在中国可以回溯到千年以前或更久远,现代建造数字人的努力正在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。其背景是,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随着经济的发展,与人相关的科学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,中国数字人将在血管模型添加、高精度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完整性上做出努力,争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作为这种努力的标志是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。会议主要由计算机专家和解剖学家发直,详细讨论了在数字人研究上的合作,学者们致力于建造一个具有最高精度,更完整的中国数字人。它将不仅可以应用于生命科学,而且将应用于服装,航空,航天和汽车制造等广泛的领域。 |
关键词 | 数字化 人体模型 虚拟技术 |
语种 | 英语 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 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119.78.100.204/handle/2XEOYT63/27379 |
专题 |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论文_中文 |
作者单位 | 1.南方医科大学 2.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3.首都医科大学 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 钟世镇,李华,林宗楷,等. 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[J]. 中国基础科学,2002,000(006):12. |
APA | 钟世镇,李华,林宗楷,罗术谦,&秦笃烈.(2002).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.中国基础科学,000(006),12. |
MLA | 钟世镇,et al."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".中国基础科学 000.006(2002):12. |
条目包含的文件 | 条目无相关文件。 |
个性服务 |
推荐该条目 |
保存到收藏夹 |
查看访问统计 |
导出为Endnote文件 |
谷歌学术 |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钟世镇]的文章 |
[李华]的文章 |
[林宗楷]的文章 |
百度学术 |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钟世镇]的文章 |
[李华]的文章 |
[林宗楷]的文章 |
必应学术 |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钟世镇]的文章 |
[李华]的文章 |
[林宗楷]的文章 |
相关权益政策 |
暂无数据 |
收藏/分享 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